三明日报丨为救猫被骗35万元……
2024-09-24
作者:肖 丹 通讯员 张 宏 吴诗园
来源:三明日报

近年来,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涉案方式也越来越潮,花样百出的网络领养诈骗案件更是让市民防不胜防。其中,就有不法分子利用爱宠人士的同情心,打着“关心关爱宠物”的旗号,引诱“铲屎官”们上钩。

为了给自家的猫治病,尤溪县市民陈某便轻信了不法分子的谎言,先后被诈骗35万余元。近日,尤溪县法院审结完毕一起冒充兽医的电信网络诈骗案。

假朋友 真骗局

“2019年9月,我通过一个社区账号关注到了一则领养家猫的信息。当时,我正有养猫的计划,就联系了信息发布者姜某,最终以200元的价格向她购买了一只金黄色的猫。”陈某说,她将这只猫取名为“金宝”。

为了养好“金宝”,陈某时常向姜某请教养猫注意事项。其间,姜某不仅同陈某沟通养猫要领,还多次向其推荐以及出售猫粮、皮肤药、耳药等宠物用品。此外,因陈某忙于工作,姜某索性主动承担起了送猫去宠物医院看病的任务。

一来二去,陈某感激姜某的热情帮助,两人成为好朋友。

“一直以来,都是姜某帮我送猫去打疫苗、做绝育手术以及治病等。因此,我对它的健康状况都只能通过姜某转述。所以,我想联系为猫看病的宠物医生,希望能对它的治疗情况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陈某说,2020年7月,她向姜某提出要添加宠物医生的微信。

没曾想,陈某的提议成为了姜某眼中的生财之道。姜某将“金宝”视为有利可图的“金子”,将其丈夫纪某的微信号改名为“宠医”,冒充宠物医生。同时,她还告知纪某此举是为了能更好地骗取陈某的钱款。

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金宝”因出现咳嗽、腹泻等症状,陈某便多次委托姜某将其送到福州某宠物医院治病。其间,姜某抓准“铲屎官”的爱猫心理,伺机敛财行骗,多次通过虚报高昂费用、夸大病情、虚构检查治疗等方式,向陈某索要治疗费用。

将“金宝”视为心尖上的宝贝的陈某轻信了姜某的谎言,在花光了存款后,竟不惜借起了网贷。据统计,陈某先后向姜某支付了26万余元。后据查实,“金宝”实际的治疗费用仅2万元。

此后,因姜某继续罗列“金宝”的治疗项目,陈某已无力再支付治疗费用,遂决定暂停治疗。然而,姜某并不愿就此中断诈骗行为。她通过“宠医”微信号联系陈某,谎称宠物医院的合伙人要退股,已无法按优惠价给“金宝”治疗,要求陈某退还之前已结算的优惠费用,并承诺后续会返还此笔费用,借此再次骗取了陈某10.93万元。

莫伸手 必被捉

2022年4月,陈某因还不起网贷,导致家人被网贷公司追讨欠款。至此,其家人才得知陈某遭遇了诈骗,找到姜某要求返还钱款。

见事迹败露,姜某、纪某便使用“宠医”微信号分2次退还陈某共计1万元。之后,姜某、纪某拒绝再还款,陈某及其家属遂报警。2022年4月19日,警方对姜某、纪某依法立案侦查。之后,姜某、纪某再次退还违法所得11万元。

为追究姜某、纪某的责任,尤溪县检察院依法对两人提起公诉。

经尤溪县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姜某、纪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冒充宠物医生、虚报医疗费、谎称漏算费用等方式骗取他人钱财35万余元,数额巨大,其行为均已经构成诈骗罪,公诉机关的指控罪名成立。其中,姜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纪某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是从犯,对纪某应减轻处罚;姜某、纪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愿意接受处罚,可以从轻处罚;姜某、纪某退出部分违法所得,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最终,尤溪县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姜某有期徒刑5年3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判处被告人纪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责令被告人姜某、纪某继续退赔给被害人陈某23万余元。

“爱宠人士在领养宠物时,最好选择专业救助机构,并联系官方渠道,在遇到涉及金钱交易时,一定要对热心网友保持警惕,冷静思考,切忌病急乱投医。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但绝不是坑蒙拐骗的工具,无视法律尊严与道德底线的不法分子终将受到法律制裁。”负责办理这起案件的法官提醒。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