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次成功救助搁浅中华白海豚
2024-09-27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9月26日,在厦门西海域,救助人员正准备放归我省首次成功救助搁浅的中华白海豚。福建日报记者 林梓健 摄

(记者 林梓健 游笑春 陈挺) 9月26日,经过一个多月的救助,一只在南安海滩搁浅的中华白海豚,在它的出生成长地厦门西海域被放归。这是福建首次成功救助搁浅的中华白海豚。

这只白海豚今年4岁,是一只亚成体雌性中华白海豚,体长约2米,体重约110公斤。8月17日,它搁浅在南安海滩,后被人发现。接报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第一时间协调南安市农业农村局、泉州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救护研究中心启动救助工作。

根据救助人员和专家现场检查评估的情况,该白海豚需转运至专业救护机构进行治疗。随后,它被转运至泉州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经一系列检查,救助人员发现它存在心肺功能受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胸鳍脱臼等状况,情况危急。

救助站请来骨科专家为该白海豚正骨复位,然后进行输液、灌胃、吸痰、雾化治疗和全天候看护,并定时监测其呼吸和游动状态。经一个多月的治疗,它已恢复健康,各项指标均正常。9月19日,经专家评估,该白海豚符合放归条件。

“这只白海豚出生在厦门,今年5月曾在厦门海域和它母亲一起出现过,可能是从厦门西海域向东游后,对当地海域不熟悉,误入搁浅区。”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先艳表示,搁浅的白海豚较易受伤,救助存在诸多困难,国内外成功救助的案例极少。本次救助,从接报到现场检查、安全转移,再到救助人员和科研人员争分夺秒进行专业救治,展现了福建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高水平。

中华白海豚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海上大熊猫”,是检验海洋生态环境的一个指示性物种。据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委员吴轲朝介绍,全球有中华白海豚6000多只,其中4000只左右在中国,而福建不超过100只。

为保护中华白海豚,福建省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省里组建了“福建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联盟”,泉州建设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站,厦门投资5800多万元建立了全国首个中华白海豚救护基地——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作为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厦门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华白海豚种群及栖息地保护地方性规章《厦门市中华白海豚保护规定》,并会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常年开展中华白海豚监测。

扫一扫,看救助中华白海豚视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