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油茶飘香。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凤翔近来忙得不可开交。“我们新购了多用途除草机,准备用于油茶基地的管护。油茶产品正在加紧生产和销售,同时,油茶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攻关也在同步进行。”胡凤翔说道。
“茶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角鲨烯、茶多酚、三萜烯醇等营养成分。老茶油外用还有活血化瘀等功效。”胡凤翔是尤溪县汤川乡人,从小便深知家乡茶油的珍贵。“过去,茶油并未作为商品对外销售,许多城里人想买都买不到。我想,这或许是一个商机。”
2003年,胡凤翔从房地产领域投身油茶产业,创办了福建省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油茶树生长周期长,高营养价值的茶油相比主流草本食用油售价更高,加之当时市场对茶油的认知度低、技术经验不足,企业连年亏损,直到2009年才开始盈利。
20多年来,胡凤翔始终秉承“一粒油茶,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使命,将沈郎公司打造成为集油茶种苗培育、种植、主副产品生产加工、市场培育以及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国有参股现代化食用油企业。公司荣获了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胡凤翔带领劳模工作室成员无数个日夜的探索和坚守。2014年,胡凤翔抽调综合部、生产部、销售部、品管部等部门骨干,组建了劳模工作室,专注于茶油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积极破解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并对外开拓市场。
“我们平均每年投入六七十万元用于研发,今年取得了鲜果果壳剥壳机、鲜果茶籽分离机以及一种口服茶油的制备方法等4项专利。”胡凤翔介绍。在自主创新的同时,公司还与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林科院等多所科研院校展开合作,现拥有专利37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并参与了3项国家标准的制定。
作为省劳模,胡凤翔将劳模精神融入企业发展,倡导“快乐生活,劳动光荣”的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沈郎公司的生产车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周治钦、胡凤敏、李忠超等多名员工也被全国木本油料协会授予“一线工匠”称号。
“胡总一年四季都在为油茶产业发展奔波,他和我们一同开展技术攻关,指导我们开拓新零售市场,是我们身边的榜样。”胡凤翔劳模工作室成员李忠超说。此前,为改善口服茶油的口感,他们研发了一种果实鲜榨工艺,并进行了5次产品升级,才有了如今畅销的口服茶油产品。
目前,沈郎公司除了通过经销商以及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等大型连锁超市销售外,还组建了专业团队,在抖音、京东、淘宝等平台销售各类油茶产品。2023年,公司线下线上销售额达7000多万元,纳税160余万元。
在壮大企业的同时,胡凤翔不忘带动林农增收。沈郎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与油茶重点乡镇的农户签订合同,无偿提供油茶苗、有机肥和栽培技术,实现油茶基地的有机管理。同时,公司还建立了油茶籽收购保护价格机制,通过“订单农业”解决农户的销售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目前,沈郎公司拥有油茶基地6万多亩,其中,自有油茶基地1.3万亩,与合作社、林农合作的油茶基地5万多亩。
此外,胡凤翔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定期组织员工开展重阳节慰问老人、困难职工家庭走访、捐资助学等活动。
作为福建省油茶产业协会会长,胡凤翔经常到各地推介山茶油,争当油茶产业的宣传员。“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依旧面临诸多难题。”胡凤翔表示,公司将精耕细作、修炼内功,持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充分利用每一颗油茶果,积极为产业发展助力。
如今,在沈郎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尤溪县油茶林面积达27.85万亩,占全省油茶面积的12%,成为全省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域,油茶产业产值达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