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月芳和丈夫张新陆一起制作豆腐。
在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石印桥旁,有一家百年豆腐坊。老店约50平方米,角落里的柴火灶,加上3张老木桌占据了大半空间。每逢节假日,络绎不绝的游客在门前排起长队,只为一品老店的豆花、烫嘴豆腐等美食。
“豆花有咸有甜有辣,想吃什么口味……”步入百年豆腐坊,浓郁的豆香扑鼻而来,坊主蔡月芳一边招呼客人,一边从木桶里打捞白嫩的豆花。“这里的豆花很嫩很香,有小时候的味道,价格也实惠,还好来得早,不然都卖光了。”来自江西的游客吴玲玲特意来此打卡。
“这家店始创于我太奶奶,她做的豆腐远近闻名,传到我已经是第四代了。”蔡月芳说,她今年50岁,因父母年事已高,干不动做豆腐这辛苦活,去年她回村接过了父母手中的接力棒,让祖辈的老手艺得以传承。
除了招牌豆花和豆腐,老店里的烤豆干、香干、腐竹、豆腐乳等产品也十分畅销。蔡月芳介绍,豆腐不仅供给周边的农家乐、餐馆,还借助便捷的交通运往集镇销售,真空包装的卤豆干、香干等产品更是通过快递销往全国各地,店里平均每月销售额2万多元。
老店生意红火,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发展。桂峰村山清水秀、古色古香,现存明清古建筑39座。近年来,桂峰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结合文化振兴、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成功探索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路径,先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今年以来,桂峰村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蔡月芳做豆腐的手艺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她笑称:“小时候最害怕洗豆腐布,现在却习以为常了。”张新陆与蔡月芳结婚20多年,每次来丈母娘家,都要帮着打下手,渐渐地也学会了做豆腐。此前,得知妻子有回村接手老店的想法,他表示全力支持,两人放弃了经营多年的服装生意,一起回到了桂峰。
百年老店的豆制品,为何深受大家喜爱?“我们坚持使用柴火灶纯手工制作,做一次豆腐至少要花两个多小时。机器做的豆腐,虽然省时省力,却没有原来的糊香味了。”蔡月芳介绍,古法豆腐制作要经过泡黄豆、磨浆、煮豆浆、两次过滤、点浆、压模、脱模等7道工序,严格做好每一道工序,才能保证豆腐细腻的口感。其中,豆子要严选优质黄豆,用石磨慢慢研磨,水要使用桂峰的山泉水,制作过程中还要把握好点浆的时间和温度。
因纯手工制作,老店的豆制品数量有限,常常供不应求。遇上“五一”、国庆节等假期,蔡月芳和丈夫一天要磨50多公斤豆子,卖上百碗豆花,从凌晨3点一直忙碌到夜里11点。有时,客人不小心把个人物品落在店里,他们也会悉心保管,等待失主认领。
“今年我向县里申报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希望能把传统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蔡月芳说,她最近在豆干制作方面进行创新,增加不同口味,满足更多客人的味蕾需求。(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