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报丨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记尤溪县幼儿普特融合教育实践
2024-11-28
作者:吴振湖
来源:三明日报

11月12日上午,在尤溪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小四融合实验班,特殊儿童小惟(化名)正跟同组小朋友一起完成游戏。老师对记者说:“这孩子的表现比初入园时进步了很多。”

特殊儿童的教育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提供包容性教育环境,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一起接受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015年起,尤溪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利用毗邻尤溪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优势,开展融合教育,接纳特殊儿童入园。2021年,尤溪县第二实验幼儿园被遴选为省普特融合改革试点校。

这些年,该园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能力和特殊需求,安置特殊儿童随班就读。2015年来,该园共接收特殊幼儿13名,疑似特需幼儿21名。

除唐氏综合征患儿外,其他特殊儿童经过融合教育都较大程度地改善了症状、能较好适应学习生活,升入小学普通班继续学习。2015年接收的第一位肢体障碍儿童小林(化名)目前在小学五年级就学。

倾注爱心

小惟目前在该园小四融合实验班就读,每天还参加2节校外个训课。他是名早产儿,2023年4月被确诊为三级智力残疾。

融合实验班老师黄依屏发现小惟的行为举止显得较为冲动,时常需要暂停活动,对其进行情绪疏导。

在人际交往的认知层面,小惟对身边的人辨识不清,仅能认出2-3位熟悉的教师,且时常混淆。

小惟对成年人的情绪状态感知尚可,而对同伴的情绪感知较弱。他常常通过发脾气、哭闹等方式来表达诉求,无法向老师、父母清晰地陈述理由。开心时,他会不顾场合地奔跑,反复发出声音。不开心时,他会大声哭泣,拒绝表达和沟通。

“组织各种互动游戏和活动,如‘找朋友’‘自我介绍’等,鼓励小惟积极与同伴互动;通过故事、绘本等方式,向幼儿介绍不同的情绪,如开心、生气、害怕、悲伤等,并让他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鼓励小惟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玩具,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训练,小惟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较大进步。”黄依屏说。

“合作开展融合教育工作,共同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需求,在实践中摸索融合教育新模式,是加强校际资源共享与整合,发挥不同学校优势,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融合教育环境,助力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的具体实践。”园长蔡青青说。

目前还有3名(2名轻度智力障碍,1名自闭症)特殊儿童在该园随班就读。像小惟一样,他们的进步,老师、家长、同学都看在眼里。

培育师资

“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面临诸多困境,融合工作机制建设、特教师资培养、普通民众接纳意愿、校园环境设备支持等成为普校开展融合教育的难点问题。”蔡青青说。

2021年,福建省融合教育改革试点,为这个山区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带来了有利契机。通过探索融合机制建设、提高特教师资队伍水平、加大融合理念推广宣传力度、积极创设融合共享空间、“医教家”合力开展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等,为特殊儿童入园就读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IEP计划即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对特殊儿童个别需求制定的最合适其发展、给予最恰当教育服务的教育计划方案。

“我们在开展试点工作中不断完善融合教育工作制度,建立了‘医教结合工作制度’‘普特融合课程审议制度’‘普特融合教研管理制度’等10余项制度。”蔡青青介绍,他们还将特殊儿童接案咨询登记表、个案基本信息表、兴趣调查表、特殊儿童一日活动情况记录表、个别化教育观察表、评估量表、课程实施等汇编成《幼儿园融合教育工作手册》,在园内试用。

为了优化融合教育服务队伍,提供专业师资保障。该园邀请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专业负责人、省幼教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导师王先达教授为普特融合教育顾问,并成立“王先达教授工作室”。借助省厅融合教育师资培养项目,优先选派融合班教师及部门负责人参加专题培训。近三年,3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融合教育师资培训,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融合师资队伍。同时,招募社会志愿服务队队员,周边机关单位、社区工作人员,幼儿园法制副校长,健康副校长、热心家长等成为社会志愿服务骨干。

多方融合

“为了能对学前特殊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我们医、家、校合作,联手制定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蔡青青说。

每学年开学初的新生家长会,该园都会邀请专业医生入园进行《学前特殊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学前儿童心理问题干预治疗》等课题培训。他们特别重视每学年的医学测评,发现心理异常儿童,及时邀请家长入园进行小型家长见面会,交流特殊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治疗。

对于已确诊的学前特殊儿童,幼儿园及时安排召开IEP会议,召集医生、特殊教师、家长、班主任共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通过医生初次心理测评——二次医学认定——现场教学观察——综合评估——召开IEP会议等操作流程,最后制定完善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实施一人一作息、一人一课表的教学方式。

日常教学中,推行“普特双师”施教指导。根据普特融合教研机制,园外成立普特融合教研团队,主要以专家、志愿服务队为主;园内成立融合教研团队,以园内教师、保健员为主;融合班保教人员、特殊儿童家长组成班组教研团队。三个团队各司其职,定期交流研讨落实特殊儿童课程实施成效及发展评估等事宜。

根据特殊儿童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引导不同伙伴与其合作成效明显。新生期由其家长陪伴参与校园半日活动与个训活动;其间,班级教师担任影子教师,渐渐参与其小组化教学指导,保育员逐渐参与指导生活常规。后期慢慢由班级里能力强、兴趣相投的小伙伴在资源共享区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这一过程中,大伙伴是固定的,而小伙伴则随着活动持续性开展,从初期的固定性到最后的随机性,从而让其渐渐适应环境,习惯与不同的人交往。(尤溪记者站 吴振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