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尊彬参加福建省“最美退役军人”2024年巡回宣讲
走进尤溪县洋中镇梅峰村,可见入口处的广场干净整洁,广场一侧是绿意盎然的农耕文化园,另一侧是整齐排布的房屋,宽阔平整的村道两侧树木成行,新枝摇曳,绿美乡村美景跃然眼前。
然而在12年前,这里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凋敝,是当地的后进村。那年,退役军人蔡尊彬回村参与家乡建设,靠着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乡亲们把梅峰村变成先进村。
今年9月,梅峰村党总支部书记蔡尊彬获评2024年福建省“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返乡揽重担
2012年7月,蔡尊彬返乡参与建设梅峰村。
返乡之前,蔡尊彬曾在原南京军区某部队服役,1990年退役后在福州经商,生意红火,年销售额超千万元。可他毅然放弃都市优渥生活,回村挑起重担。朋友对此颇为不解:“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回村吃苦?”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在部队树立的理想和信念,让我无法只顾自己的小家,必须返乡带领大家一起拼搏。”蔡尊彬坦言,刚回村时,自己只觉得两眼一抹黑,完全不了解村里适合做什么,有什么资源,能怎么利用。
作为一名老兵,蔡尊彬牢记“党指挥枪”原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两委班子相继走访了6个自然村700多户村民,向老党员请教农村工作经验等。通过数月调研,逐步熟悉村情民意。
“要把重心工作放在发展村级经济,最大化整合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等,充分发挥市场化作用,持续为村财增收添动力……”在村里的党建会议室,蔡尊彬无数次召集村干部们深入探讨,积极谋划梅峰村的建设蓝图。
抢抓机遇,促发展。2011年7月,洋中镇开展县域次中心镇建设,打造“镇级小城市”。蔡尊彬敏锐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随即借助“镇级小城市”优惠政策,连续一个月往县里跑项目,向上级有关部门多方面争取资源和补助,并盘活村里的闲置、边缘土地等集体资产,进行全域综合整治开发利用。
经过不懈努力操作,总投资超5亿元的国家食用菌基地、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基地、梅峰新城小区、金浦世家、梅峰广场、农耕文化园等基础建设和产业项目相继入驻梅峰村。
走稳乡村振兴路
“对于农村干部而言,征迁工作是最难的,这毕竟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蔡尊彬说。
随着项目入驻,土地征迁工作接踵而至。在开展农耕文化园项目时,有6户村民觉得住楼房不方便,不愿搬迁。蔡尊彬接连数日与村干部登门解释,并通过亲友一起做沟通工作。不到半个月,村民们都签下了同意搬迁协议书。
然而,村财收入几乎为零,该如何顺利推进项目?
“有村干部反复问钱怎么来?还有人建议卖了原先规划建幼儿园的土地,换取启动资金……但我坚持认为,良好的配套设施才能吸引更多人口集聚,这个先期规划不能变。”蔡尊彬说,思量再三,他决定依靠中央相关惠农政策,辅以“以租代建”形式盘活村集体资产,再依靠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三管齐下,逐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当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时,总投资达2000万元的村部大楼很快建了起来,新城社区一期工程也投用了,梅峰村迎来了5000多位新居民。
面对这样的大好局面,蔡尊彬又利用村部大楼,与新城社区党委联合打造“跨村联建”党员教育基地和“三合一”服务平台,做好党建工作和培养优秀干部队伍;出租村部大楼近2000平方米的空闲楼层,引进食用菌等企业;牵头成立村委会独资的尤溪县梅辰农林投资有限公司,经营土地开发、光伏发电、营林造林等业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利用梅峰村与福建农林大学多年合作的技术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及成果转化;依托农民合作社重点抓烟叶、食用菌、果蔬生产……随着一系列项目成功落地开花,村民人均增收1.8万元以上,村财也由2012年的零收入,增长到每年净收入400万元以上。
军装永不褪色
梅峰村中心卫生所、现代化污水处理场所、居家养老中心、梅峰中心幼儿园……近年来,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一系列民生项目顺利落地。如今,梅峰村配套设施完善、村民生活舒适,成为洋中镇镇区向东扩展的重要区域,先后荣获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村、省级宜居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发展公益事业,打造幸福乡村。“村里许多企业家常年在外打拼,不熟悉村里情况。成立梅峰村企业联谊会,就是想增强村企凝聚力,推动企业优势和乡村资源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借助村企联谊会,蔡尊彬以带头捐赠的方式,筹集到80多万元社会资金,用于帮扶村里的困难群众、老人以及教育扶贫等。
处理村务之余,蔡尊彬还联合县内10余家军创企业,成立尤溪县军创联盟,为军创企业搭建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平台,并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就业创业难题。
得知县里要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蔡尊彬还积极动员军创企业家们出钱出力,竭诚服务双拥工作。今年1月,尤溪县爱国拥军促进会正式成立,蔡尊彬被推选担任副会长。
扎根乡村12年,蔡尊彬把群众的事情想在前面,干在实处,装在心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兵支书的担当与作为,不仅当选为市人大代表,还荣获“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老百姓能夸句好,是很难得的,这对我来说不只是荣誉,更是鞭策。只有把乡村振兴做得更好,更深入,才不会辜负村民们的希望和托付。”蔡尊彬说,虽然自己已年过半百,但只要乡亲们有需要,他会一直干下去,用心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