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20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全省培育形成省级乡村特色产业百亿强县15个、超十亿强镇124个、超亿元村252个。”今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福建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奋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幸福地),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芊表示,福建城乡产业加快融合发展,省市县乡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日益成熟。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1
据介绍,2023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04%,比全国高4.8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1,比全国2.39∶1略高一些。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进一步覆盖,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5%,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超过95%,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基本覆盖全省所有乡村学校,基本实现医保“村村通”或“就近通”。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进一步延伸,超八成陆域乡镇实现30分钟内便捷通高速,所有乡镇和九成以上行政村实现5G网络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福建构建科学完备的城乡空间体系,全面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分类推进做大做强县城,因地制宜推进乡镇建设,以城带乡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乡空间体系。强化城乡建设“三个统筹”,统筹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服务高效配置,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畅通城乡融合“三条通道”,加快城乡间交通通道、数字通道、制度通道建设,推动高水平融合。推进县乡村“三级治理”,支持设区市副中心强县扩权,推动经济强镇扩权赋能,稳慎研究乡级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优化。
突出以县域为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郡县治、天下安”。今年9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以县域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孟芊表示,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与大中城市相比,在县域范围内打破城乡分割格局,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成本更低、更具可行性,也不可能所有的人口都集中到大中城市去,县城是重要的人口载体,也是城乡之间重要的通道。
“从我省的情况看,2023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但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只有60%,说明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孟芊说,以县域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下一步,福建将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对城市和乡村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谋划布局,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绘好城乡一张图、下好城乡一盘棋,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促进,支持各县市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县域产业集群集聚,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顺应县域城乡人口流动趋势和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加强城镇建设,特别是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更好地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孟芊表示,省委、省政府的文件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了总体部署,各地都要认真贯彻落实。考虑到每个县域的发展基础、资源、区位有很大差异,鼓励各地先行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全省开展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发挥试点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