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025-01-01
作者:佚名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12月31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县域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关键支撑和重要载体,县域重点产业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近日,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经过多年发展,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已具备相当规模和比较优势,成为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近年来,福建省县域产业链规模持续壮大、综合实力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2023年全省96%的县(市、区)GDP均超百亿元,其中超千亿元的有16个。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的县(市、区)11个,数量居全国第7位。全省83个县域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平均680亿元。晋江、福清、蕉城、长乐、福安等17个县(市、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以全省20%的县区数量,贡献了超过四成的GDP和超过六成的工业营业收入。

一批县域产业竞争优势较强、优质企业群体壮大,区域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如晋江的鞋服,福清的汽车玻璃,蕉城的锂离子电池,福安的不锈钢,南安的石材,龙海的休闲食品,翔安的新型显示,德化的陶瓷工艺,邵武的氟化工……都成为了福建的“产业名片”,在全国有重要影响。

省工信厅相关人士介绍,虽然我省县域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县域产业之间仍不同程度存在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不足、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部分县域产业发展定位还不够清晰,招商重点不够突出、产业链条短、竞争力还不强;部分县域缺乏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还不够强。

据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针对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将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新型工业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将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作为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一项重点任务,列入省委省政府重点调研课题。去年9月,我省在全国推出首份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建立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级主责的推进工作机制,从组织协调、政策制定、试点示范、现场交流等方面,全方位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工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以县域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省工信厅制定了10个重点产业链试点县工作方案,梳理33个县域特色产业,编印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思路。

在试点示范方面,福建启动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试点县工作,确定安溪县、建阳区、武平县等10个试点县(市、区),通过分类指导、突出优势、加强服务,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省科技厅开展科技特派团服务重点产业链专项行动,服务试点县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加大对试点县的贷款投放比例;福州大学等高校为沙县区食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据介绍,省工信厅探索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的有效路径。一是集群牵引。围绕现代纺织服装、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制造、绿色化工、锂电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以集群壮区域,加速强链建圈,壮大块状规模,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牵引带动相关县域重点产业链融入集群生态圈。二是链条串联。推进跨县域产业链协同,以产业串区域,聚焦食品、生物医药、工艺美术、竹、人工智能等产业,培育壮大区域性链主企业,整合一批“链属”企业,带动相关县区产业优势互补,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化发展。三是龙头带动。下大力气培育发展一批领军企业、链主企业,以龙头带区域,以龙头企业聚资源、带产业、促配套,带动相关县域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效应,实现“雁阵齐飞”。四是专精突破。突出独特优势,聚焦细分领域,把县域作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培育发展更多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引导优质中小企业往“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强”方向精耕细作,在细分领域培育出更多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实现化点成珠、串珠成链。五是融合发展。指导县域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以融合提升区域产业实力,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思路,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模式、协调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