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尤溪公路养护以人工运送石料。(资料图)
林志彬驾驶铲车进行水毁抢通工作。
林志彬(右一)和父亲林金贯探讨修剪机的使用方法。
林金贯获得全国公路交通系统金桥奖章
1月30日,正月初二,早上7时30分,尤溪县梅仙公路站副站长林志彬就开着养护车巡路了。
林志彬是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人。他的爷爷林上穴、父亲林金贯退休前,也从事养路工作。林家三代人以站为家、以路为业,倾力守护平安尤溪路,见证了公路事业的发展巨变。
春节期间,笔者采访了林志彬一家的养路故事。
公路养护“进阶路”
林家与公路结缘60余载。
林上穴,20世纪60年代参加南平铁路建设工作,后加入尤溪公路养护工区,开始从事养路工作,1982年,任尤溪公路段城关道班班长,1999年获福建省公路工作30周年纪念章,2002年过世。
林金贯,出生于1966年,自小跟着林上穴在道班长大,耳濡目染间,早已在心中种下了公路情。1985年,他成为养护工人,2021年在城关公路站站长的岗位上退休。
“从我父亲那辈到我儿子这辈,尤溪公路事业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对比今昔公路养护情景,林金贯感慨不已。
林金贯从小帮父亲干活,“辛苦”是他对养路工作的最大感受。他回忆,父亲林上穴最先养护的是砂土路面,因质地松散,车辆行驶时砂土会向两侧飞溅,极易造成路面坑洼不平,需要人工扫砂将路面填平。当时,公路养护设备非常简陋,只有扫帚、锄头、铁锹、畚箕、板车等工具,养路所需的砂石料还要人工搬运、敲碎。“扫砂时灰尘很大,路人经过都要捂住口鼻快速跑过,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当时有不少养护工人因此得了职业病——矽肺。”林金贯说。
“我主要养护沥青灌入式路面,相较砂土路面,灰尘明显少了,并且有了破碎机,劳动强度减轻了,但石料还要靠人工收集。”林金贯说,到儿子林志彬这辈,主要养护水泥砼路面,挖掘机、铲车、高空作业车、扫地车等机械应有尽有,真正将公路养护作业从简单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公路养护也从简单的“保畅通”升级为打造“畅安舒美”的道路环境。
在住宿条件等方面,也是一代胜过一代。林金贯说,在他父亲那辈,由于缺少交通工具,每隔约8公里就要设置一个由五六人组成的道班,工人们集中住在乡下单层的土墙房里。到他这辈,新机械陆续出现,养护里程明显变长,道班变成了公路站,大家住进了舒适的宿舍楼。而今儿子林志彬的工作环境,更是生产、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林志彬出生于1989年,同样从小跟着林金贯在公路站生活。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每隔几年,林金贯就会被调往新的公路站养路,林志彬便跟着他到不同的村小读书,由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成绩总是忽高忽低。“如今公路站都设在乡镇,学习条件比我当时好太多了。”林志彬说,现在他的两个孩子都在城关镇读小学,父亲退休后还帮忙照顾孩子,他才能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
接力传承公路情
养路,不仅要有奉献精神,还要敢想、敢干、敢担当。
林金贯清楚地记得,2003年他在溪尾乡埔宁公路站任站长,因国道316线路面改造进行交通管制,南平往福州方向的重车转道经尤溪县汤川乡、闽清县方向行驶,他管护的20多公里路段交通压力倍增,路面受损严重。当时,他带领全站职工日夜奋战,想方设法对受损路段进行修复,这才保证了车辆正常通行。
2005年,林金贯调到城关公路站任站长。城关公路站位于城区,养护里程近67公里,任务重、要求高。林金贯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为原则,将过去的工作经验和新的工作情况结合起来,创新管理模式,制订完善的考核、学习、机具等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城关公路站的好路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从事养路工作36年,林金贯先后掌握了拖拉机、养护车、压路机等机械的操作方法,还获得了技师(二级)职称。由于连续12年年度考核“优秀”,他获得全国公路交通系统金桥奖章,先后获评福建省公路系统“百名优秀养路工”、三明市劳动模范、三明市“防抗特大暴雨洪水抢险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还连续多年被省、市、县公路系统评为“先进生产者”。
在父亲的榜样引领下,林志彬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养路人的责任与担当。本科学历的林志彬,2007年应征入伍武警江西省总队吉安市支队华能电厂中队,2009年服役期满,光荣退役,其间获评“优秀士兵”。
“退伍后,我在外地工作,父亲总希望我能回来接他的班,他认为养路不是简单的体力活,而是一门技术活,养护工人是一份光荣且重要的职业。”2013年,适逢三明公路系统全面对外招聘,林志彬选择“子承父业”,成功通过招考,成为三元区公路分局荆东公路站的一名记录员。
2016年,林志彬调回尤溪,在管前公路站任记录员,负责高空车、扫路车、水车、装载机等机械的日常养护操作与保养。2024年1月,他来到爷爷和父亲曾经挥洒汗水的城关公路站任副站长,兢兢业业做好新职工“传帮带”,还经常支援其他乡镇公路站的养路工作。今年1月,尤溪公路部门为提高养护质量,成立了梅仙公路站,挑选了业务能手林志彬担任副站长。
“多干、多学、多问、多练”是林志彬这几年总结出来的“养路秘籍”。早些年,他从零开始学习路面养护知识,在实践中不断进步,遇到难题,第一时间向父亲和站里的前辈请教。如今,他取得了铲车、高空车等操作证,掌握了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清灌缝等技能,成为公路养护的“多面手”,3次被尤溪公路分中心评为“先进个人”。
“志彬工作认真积极,很有责任心,充分发挥了退伍不褪色、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城关公路站站长叶开金说,去年端午节,林志彬到省道308线清理溜方,回程行驶至玉池村路段时,发现一辆不熟悉路况的外地车卡在路沿。他冲锋在前,立即下车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通过车辆拖拉、人抬等方式,成功帮助外地车脱困。
养路人的别样年
退休前,每逢春节,林金贯总是让站里的单身职工回家过年,自己几乎年年带头值班,和家人留在站里过年。
那些春节值守的日子林金贯记忆犹新。1992年春节,林金贯在汤川乡渭洋公路站做记录员,道路积雪结冰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他和值班同事第一时间拿上锄头等工具清理冰雪,帮助车辆脱困。“那时,村里小卖铺的东西都被滞留司机抢购一空,站里备不齐年货,想吃点好的也买不到,只好凑合着过了个年。”林金贯笑着回忆道。
春节里的养路故事不胜枚举。2010年正月初三,为抢通省道206线突降的拦路溜方,林金贯带领全站职工连续奋战17个小时,保障了公路畅通;2017年除夕,他正和家人吃着年夜饭,突然接到求助电话:“梅仙路段边坡出现落石,需要清理!”他立即放下手里的碗筷,二话不说赶往现场……
今年春节,尤溪公路部门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方案,林志彬和同事坚守一线,24小时轮流值守,确保道路畅通。
正月初二,早上7时30分,林志彬就从站里开着养护车巡路了。
林志彬家在城关,离梅仙站较远,值班期间午餐就在站里解决,林金贯则在家中备好年货、照顾孙子,全力做好后勤保障。虽然儿子已经工作多年,早晨出门时,林金贯还不忘叮嘱他几句:“过年时要更加重视巡路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巡路情况,开车慢一点,安全第一……”
梅仙公路站的养护里程是34.098公里,春节前站里已全面开展了道路预防性专项养护工作。“这几天车流量大,抛洒滴漏等道路安全隐患随之增加,我主要做好巡路,每天上午巡1次,下午巡1次,遇上雨天,夜里也要加强巡查。”春节期间,林志彬沿路捡拾车辆撒漏的抱枕、垃圾袋等,清理堵塞的水沟,在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增设警示标志,及时清除安全隐患,确保群众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
岁月变迁,时代前行,养路的人变了,他们对公路事业的忠诚和奉献却始终如一。展望未来,林志彬笑答:“我会继续以爷爷和父亲为榜样,朝着养好公路、保障公路‘畅安舒美’的目标努力奋斗,学习更多道路养护技能,帮助更多新职工掌握新工艺、新方法。”(尤溪记者站 王 琨 通讯员 吴文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