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建丨在水之南
2025-02-14
作者:肖爱兰
来源:福建日报

尤溪县以溪为名,县城被尤溪及支流青印溪环绕,因此县城有了以水为名的地理方位名词,水南和水东。水南,指的是青印溪之南岸、县城之南面。我的闲暇时光,大多去水南闲逛、爬山或徒步。

白鹤楼在水南路106号,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从第一朵荷花摇曳于水面到残荷零乱,白鹤楼是我频繁光顾之地。县志载:“相传邑人赵希参以郡守归,春三月建丹阳会,道人画鹤于壁,道人击掌,鹤亦应节,既而莫知所之,匾以今名。”郡守赵希参回乡省亲,阳春三月在此处举办丹阳会。某日来了一位道人,道人在墙上随手画了一只白鹤。道人击掌而歌,白鹤应节而舞。之后道人与白鹤不知所终。

我一次次竭力避开嘈杂的人群,在清晨或黄昏,独自与荷花、与数百年前的白鹤默默相对。我仿佛看到荷叶与花苞跋涉过重重山水,栖落在池水之上。我听到高亢的鹤唳,如清晨的风,带着令人清醒的鲜冽。我爱山河,爱巷陌,爱天涯,我也爱“天涯共此时”。当道人与白鹤翩然歌舞时,我分明也在场,踏歌而舞。

原先,白鹤楼外有一圈大水渠环绕。“隔溪烟火万家,映阳而隐约;绕座湖光一色,浸皓月而澄鲜。”明月夜,走过小木桥,清水砖铺地的窄窄小径,一池芰荷纵横曼妙。此时,若有一管紫箫呜咽而起,手中一杯淡酒,天下滋味,莫过于此了吧?

除了白鹤楼,我的足步亦频频叩响凤山上通往龙凤亭的那条石径。凤山,因两山旁夹,中垂一线,类如飞凤振动双翼而得名。在凤山之腰,明万历年间知县黄如松就石壁刻“高山流水”,建亭名曰“小鲁”,并作文记述:“每一登眺,二水潆洄漾绿,诸山拱合堆青。俯视城郭民居,雁齿鱼梁,骞然比列。而小舟欸乃之声,又逐微风相送,几不知身在画图中也。”寥寥数语,无限风光。小鲁亭这个位置是俯瞰县城的最佳观景台。小鲁亭已倾圮,只余石砌亭基。镌着“高山流水”的岩石顶上,有一棵青冈树,东侧还有一棵枫香。这两棵树翠枝交柯,将亭址那一方天地笼罩得不见半丝阳光,绿意森森。我尤喜傍晚时分登山,在此处眺望西方——无数的黄昏,无数的夕阳,在天边一片辉煌。

写下“高山流水”的黄如松任职数年后离任,在清康熙辛卯版县志中,如是记载:“休宁人,由举人万历三十五年任。芟丑植良,颇谐民愿。而南溪书院、文明桥,时有所修建。重镌邑乘。终三年,以左迁去,惜哉。”在时间长河里有什么是不朽的呢?黄如松在尤邑执政时因“颇谐民愿”,所以他在县志里得到了一声叹惋。不知他当年离开尤溪之前,是否再一次登上凤山,在“小鲁”亭内俯视二水潆洄?沉浮荣辱、进退悲欢,唯有在山光水影里才能够归于宁静和淡泊。

若沿南岸往东边方向溯溪而上,是大濑坂自然村。溪边长着上万丛绿竹,瓦厂边有几棵古樟,野花、木厝、农夫、衣裳、蓑笠……都倒映在澄碧的大溪中。钓鱼的小木船泊在水中央,偶尔划动木桨。随着每一打桨,水面上闪烁的日光,和大溪里的大鱼小鱼一同荡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