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清介绍自己的编织品。
邱玉清制作的仿真藤条编织品
“你看,这个提篮的盖子是向上拱起的,这样能多装一点祭拜用的鸡鸭肉。这个抽纸盒得很用心地编,才能让盒盖与盒身严丝合缝!”2月18日,在尤溪县西城镇玉池村一栋民房里,年过五旬的邱玉清坐在老年电动代步车里,一一介绍着自己手工制作的仿真藤条编织品,语气里满是欢喜。
2007年,邱玉清不幸患上脊髓炎,导致下肢瘫痪,只能靠轮椅出行。“我时常会头晕,胸部下部位有疼痛感,每天都得靠药物缓解。由于长期吃药、久坐,又引发了其他病症,还动了手术。那时,我感到自己的人生一片灰暗。”邱玉清说。
“自从患病后,我妈就不愿跟外界接触了,整天躲在房间里,还给自己的抖音起名为‘绝望的女人’。直到她学会了藤编,才慢慢开朗起来。”邱玉清的女儿林娜说。
2023年,邱玉清在抖音平台刷到了藤编技艺教学直播。看到普通的仿真藤条经主播的巧手编织,变成了时尚且美观的提篮、挎包以及灯笼等编织品,她心动了。
“我很喜欢做手工,会剪纸,会用塑钢带编箩筐,还会裁布做衣裳、帽子等。因此,看到藤编教学视频时,我虽然走不动,但双手还是健全的,可以学习藤编!”邱玉清说,她当即上网购买了仿真藤条、钳剪等。
制作精美的仿真藤条编织品,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得有足够的体力,这对于行动不便且患有一身病痛的邱玉清而言是个挑战。因此,只有当身体状况良好时,她才能提起精神坐在轮椅上,手指灵活地穿梭在仿真藤条间,一挑一压,一编一织,创作出一个个精美且富有花样的编织品。
“由于仿真藤条粗细不一,编织时若没掌控好力度,手容易被工具划伤。编织品若有瑕疵,得拆了重新编织,而拆后的仿真藤条弯弯曲曲的,我就尝试用开水烫、用电吹风吹,或者放太阳底下暴晒等方式复原。”邱玉清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反复观看藤编视频教程,用心琢磨编织细节,将不同规格的仿真藤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藤编技艺得到极大提升,引得周边村民慕名而来。
“妈妈编织的仿真藤条编织品很精美,不仅有新中式、森系等风格款式,而且每根藤条的编织空隙很匀称,藤条接头处也处理得很隐蔽。为了保证编织品的品质,她都是买质量上乘的仿真藤条。我把这些编织品发到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陆续接到了来自福州、北京等地的订单。还有顾客还发来一些祈福篮、野餐露营篮等参考图片,请妈妈编织!”林娜自豪地说,目前已陆续卖出10多个编织品,顾客反馈良好。
天气好时,邱玉清还会驾驶着老年电动代步车,到县城区紫阳公园摆摊售卖仿真藤条编织品。“由于身体状况差,我一个月最多只能制作两三个编织品。因编织出的成品数量有限,我每次也就摆一两个小时的摊,主要想见见人群,晒晒太阳,跟人聊聊天,心情会好很多。”邱玉清笑着说,现在已经把自己的抖音名称改为“开心就好哦”。
在藤编的世界里,邱玉清不仅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还在尤溪县残联的指导下积极参加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到医院接受针灸等治疗,并将藤编经验无私地分享给其他残障人士。(尤溪记者站 肖 丹 通讯员 陈海冰 肖丽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