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正在采摘黑木耳。
2月21日,在尤溪县梅仙镇乾美村,农户们正忙着采摘第三茬黑木耳。去年秋收后,这里的农田并未闲置,而是化身为黑木耳种植地。如今,田里一排排菌棒摆放整齐,一朵朵肥硕鲜嫩的黑木耳长势喜人。“这批黑木耳长得不错,去年12月开采,能采到今年4月。”农户胡玉奇说。
2016年,胡玉奇尝试利用冬闲田种植黑木耳,当年就有好收成。第二年,经县农科所所长杨彬推荐,他开始主栽更适合尤溪的黑木耳品种“黑山”。胡玉奇笑着说,今年地里3万菌棒可产超2800公斤黑木耳,能卖十几万元。
2017年,胡玉奇与周边农户成立了尤溪县十都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合作社共栽培黑木耳55万袋,产值260多万元。合作社还开展菌棒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为周边12户菇户生产供应30多万袋黑木耳菌棒。
好“钱”景吸引了越来越多农户投身黑木耳种植。2017年,本在云南腾冲种植香菇的蔡华宁,回到尤溪种植黑木耳。2018年成立尤溪县双兴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西滨镇双洋村及周边50名村民一同发展黑木耳产业。去年合作社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
近年来,尤溪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推广“黑木耳—水稻”轮作发展模式。县食用菌站站长彭传尧介绍,这一模式既可以培肥地力、减轻病虫草害发生,又能有效解决土地季节性闲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菌粮双收,促进农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2024年尤溪县实施“菌—稻”轮作面积8000多亩,种植黑木耳7000多万袋,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除了黑木耳,尤溪还推广蔬菜种植,利用冬闲田种植萝卜、白菜等耐寒作物,让“闲田”变“忙田”。
“等黑木耳摘完,马上要进行烟稻轮种,同步开展菌棒回填,既减少拆袋费用,也能增加土地肥力。我还准备尝试在地里种植茯苓等农作物。”胡玉奇亮出自己的计划,他期盼今年也是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