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加特CTO林新富(左)、创始人廖翌棋(中)、COO周培煌(右)
卡特加特自研“玄武大模型”
“小卡精灵”
“小卡小卡,室内湿度偏高,开启除湿模式并播放冥想音乐。”
3月10日,在尤溪县城关镇曹女士的家中,搭载自研多模态大模型的“小卡精灵”正通过环境传感器、语音语义和用户健康数据的融合分析,主动生成个性化家居方案。这个能理解上下文、具备推理能力的家庭智能体,实现了中国AI大模型在C端场景应用的又一次突破。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开发这个个性化家用AI的核心团队,来自尤溪。
3位勇敢的创业者正踏着人工智能的浪潮,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这一切,还得从2017年那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年份说起。
初心萌芽,踏上征途
廖翌棋、周培煌、林新富是高中同学,1997年至2000年在尤溪县第一中学共同追逐梦想。随后,他们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学毕业后,廖翌棋在一家国企做轨道交通大数据,周培煌在国家电网总部,林新富在一家跨国企业从事IT工作。同在北京,既是同学,又是老乡,他们时常在工作之余相聚,于是就开启了思维碰撞。
2017年,人工智能的曙光初现,AI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传统行业仍依赖人力,对于AI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廖翌棋、林新富和周培煌3人,决定在人工智能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我们要在家庭这个领域持续专注、深耕,给大家提供更加智能、舒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廖翌棋说。
“我们要做对社会有价值、对个人有利的事情。”周培煌的话语掷地有声。
思维碰撞,点燃火花。
“我们深度探讨之后,觉得未来物联网很有前景,物联网的切入点就是智能家居。”林新富与两位同学更加坚定了创业方向。
从此,他们的梦想就变得大胆而坚定:借助AI的力量,为每个家庭打造一个“超级大脑”,让人工智能不再遥不可及,而是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2017年,他们正式创立了卡特加特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破茧成蝶,产品问世
创业初期,资金短缺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前期筹集的几百万元经费,都投入了科研,很快就陷入资金周转难的困境之中。
缺乏研发经费,新办的科技公司摇摇欲坠。一筹莫展之际,在厦门的尤溪老乡向他们张开了双臂。
“当时非常着急,找了几十位投资人,但这些投资人最后都没有投我们。”廖翌棋回忆,“后来,找到尤溪老乡,我们的梦想打动了他们,给了我们第一笔天使投资,1000多万元,有了这笔宝贵的资金,我们才能继续往下走。”
2019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再次让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在这个艰难时刻,尤溪老乡们又一次伸出了援手,通过借款的形式为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廖翌棋感慨地说:“两次最难的时候,都是尤溪老乡托举了我们。”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当今和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为了吸引人才,他们不辞辛劳,一次次地向潜在的团队成员讲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用真诚打动了每一位志同道合的人。“当时的第一批人,我们都是三顾茅庐请过来的。”廖翌棋说。
有了资金、人才的加持,创业团队逐渐稳固,卡特加特走上正轨。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探索,在无数次的试验和优化后,2024年8月,“玄武大模型”问世。这个集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AI平台,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同时,通过了国家备案。
走进万家,未来可期
“小卡精灵”是卡特加特的核心产品之一,是家庭的“智能中枢”。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用户不仅能轻松获取各学科知识、进行外语对话练习,还能实时监测健康数据;它能够连接血糖仪、血压仪等设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还能为家庭提供智能化的日程管理、主动安防等功能。此外,“小卡精灵”还支持本地化存储用户数据,保证信息安全,让用户享受更贴心、更便捷的服务。
“人工智能有无限可能。我们的愿景用一句话表达:让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廖翌棋的话语中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如今,卡特加特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已经在家庭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公司不仅有“玄武大模型”,还自研了奔腾OS物联网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成为同时具备AI大模型和物联网核心技术能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其强大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目前已赢得30多万家庭用户的信赖和认可。
在健康、教育、生活、工作等多个方面,“玄武大模型”都展现出了巨大的价值。他们的产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变革。
“进一步完善‘融豆AI创作平台’融媒文稿、融媒配乐、融媒配图等各项功能,让它更加智能,提高记者、编辑们的工作效率。”3月3日,林新富又一次来到尤溪县融媒体中心,记下编辑、记者们提出的修改建议,“通过‘玄武大模型’,很快就能实现。”
林新富告诉记者,公司不仅在轨道交通、智慧楼宇等方面拓展,还在智能儿童床垫等家庭全系AI化方面取得突破,继续用科技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