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村济龙堂民居
解放军剿匪标语:“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目前仅剩“律严明”3个字。
解放军“协助剿匪”标语
尤溪县台溪乡凤山村济龙堂(又名“水井下”)发现解放军剿匪期间的标语,这是尤溪县为数不多的解放军剿匪标语之一。
凤山村位于台溪乡西北部,原名“山兜”,距尤溪县城32公里,距台溪乡政府22公里,交通便利。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清福宫戏文壁画是尤溪县文物保护单位,千年香樟被列入“名木古树”。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过凤山村,村里的600多年古井曾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提供清洁的饮用水。
此次发现的解放军剿匪期间的标语在济龙堂。济龙堂建于1929年,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为单檐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
据陈生意(96岁)、陈联塌(92岁)、陈知梅(88岁)等老人回顾,济龙堂民居墙上的剿匪标语是1949年解放军剿匪部队所写。今年春季,济龙堂陈氏子孙在对房屋进行维修的同时,把解放军剿匪的标语保存下来。保存下来的红军标语内容有“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首恶必办”“协助剿匪”等标语。
3月26日,尤溪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组织有关人员深入济龙堂调研,对这一革命历史遗迹做了记录。
据《红色尤溪》记载,1934年7月7日,由红七军团组成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红九军团护送下,从江西瑞金出发,经长汀、连城、永安、大田,分两路进入尤溪,于7月25日在尤溪县坂面镇蒋坑会师。而后,红军经过新阳、坂面、西城、台溪、梅仙、联合、西滨、洋中、尤溪口一路进军。7月29日,红七军团在尤溪口渡过闽江。
7月26日(农历六月十五)中午,红军抗日先遣队绕道台溪,抵达凤山村。红军队伍3000余人,大多数驻扎在西吉村池塘头戏楼、园兜村林氏祠堂(积盛堂,红军筹款处)、清溪村济文堂、凤山村清福宫、仙亭、济龙堂(水井下),总部设在西吉村池塘头戏楼。老百姓不知来的是什么部队,就逃到山沟躲起来。整个清溪洋面(包括清溪、西吉、园兜、凤山、象山等村)几乎看不到群众。村民在山上安顿后,派了几个人下来打听情况。红军一扎营就在墙上刷写“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等标语,丝毫没有侵犯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看出这是好部队,陆续下山回家,正常生产生活。红军组织当地农民成立农会,建立农民革命武装,打恶霸、斗地主、保护老百姓的利益。
7月27日上午,凤山村陈生瑚、陈联堪、陈生修、陈生捌、陈得孝、陈得宋、陈洪祥等12人,将杀好的猪、鸡以及米粉、大米等披着红布,送给驻扎在池塘头戏楼和清福宫的红军队伍。红军首长召集这12位村民在清溪济文堂民居上了一堂革命教育课,课后还送给每人一个“工农红军”红袖章作留念。红军在清溪街道两旁墙上刷写宣传标语,组织成立农会、农民自卫队,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革命运动。
当天,红军要前往梅仙,需要两名向导、挑夫。村民陈联谋、陈联堪自告奋勇接受任务,挑着行李,走在队伍的前面,经台溪乡书京村、城关镇星明村到达梅仙镇梅营村、坪寨村。红军首长想让两人一起走当红军,可两人放心不下家小。红军首长就拿出2块银圆给两人。回家后,陈联谋、陈联堪向村民讲述了他们给红军带路的经过。目前,凤山村百姓还留有红军给的1块银圆,存有当年红军留下的匕首。
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凤山村有萧子仁、陈玉麟、李刚等多股土匪。
1950年11月,台溪、清溪共处决匪首、反革命分子32人,时人无不拍手称快!(张宗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