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赢得全场喝彩。
“桂花香,落芬芳,一瓣桂花一相思。豆花味,馨香远,一碗豆花一梦乡……”当婉转动听的戏腔,飘拂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村的青瓦土墙间,为这座沉淀着770余载岁月的古村落,更添一丝穿越古今的风雅。今年的“五一”小长假,位于尤溪县洋中镇的4A级旅游景区桂峰村,依旧是省内外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日均游客接待量最高达500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65万元。
这个“藏”在群山间的小村子魅力何在?讲起近年来的“文化振兴路”,桂峰村党总支书记蔡华日如数家珍。
“桂峰以耕读传家,尤其崇文尚学,历代儒风不衰。‘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就是咱们这的真实写照。”蔡华日说,“全村现存明、清典型古建筑39座,是全省古建筑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前些年村里以保护古村落核心区为主、开发利用为辅,在进行基础环境设施改造提升的同时,还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修缮开发,并结合当地‘蔡氏’民俗文化,为39座古民居编修‘一房一故事’,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年味桂峰”乡村春晚、桂峰晒秋节、“蔡氏”祭祖大典……这些镌刻着岁月记忆的民俗活动与文旅休闲深度融合,让桂峰村成为一方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文旅热土。今年“五一”期间,一场以戏曲为主元素的“魅力桂峰・民俗盛宴”民俗文化旅游活动暨百桌宴火热开展,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当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活动现场,洋中草根汤、桂峰豆腐、白斩鸡等15道地道农家菜依次上桌,以尤溪传统戏曲小腔戏演绎的《石印桥》、展现朱子文化底蕴的戏曲舞台剧《朱子省亲》、韵味十足的闽剧《闽韵》等节目表演精彩纷呈,游客们品百桌家宴、赏古风戏韵,热闹非凡。
“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宴席,这里既有乡里乡亲的亲情交流,又有接纳我们外地游客来感受本土文化的浓厚氛围,非常独特,也很有意义。”来自福州的游客施彦彬说,“而且今晚的活动里还有好几出闽剧,让我觉得特别惊喜,也特别亲切!”
以文旅演艺为载体,挖掘民俗非遗独特的文化底蕴,强化游客的沉浸感、体验性、互动性,构建“节庆+民俗+研学”多维体验体系,这是桂峰村全面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而对本土戏曲文化的深挖与运用,则让桂峰村的文旅发展锦上添花。早年间,尤溪至福州的一条官道从桂峰经过,这里是两地群众往返福州食宿的最佳中转站,戏曲便是由这期间在桂峰村兴起,彼时桂峰村有自己的戏班子,人人都爱听戏,也会唱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戏曲日渐式微,慢慢成为了老一辈人的回忆。现如今,戏曲再次绽放光彩,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地方戏曲可以说是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人文个性的集中体现。挖掘和复兴戏曲文化,不仅能唤醒桂峰村的文化记忆,还能为乡村旅游注入独特的灵魂。”蔡华日表示,村里特地邀请了从事戏曲研究工作的乡贤,对本地群众喜欢的小腔戏、闽剧等戏曲进行挖掘整理、创新编排,着力培养属于自己的文艺表演团队,并依托“文化特派员”进行宣传推广;同时,还积极与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市艺术学校的师生们合作进行文艺演出,为深入开展产教融合,进一步打开桂峰景区文旅演艺市场奠定了基础。
“学校与桂峰的合作不仅仅是停留在演出方面,后续还可以往产品包装、文创设计、直播带货、文艺人才培养等方向展开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院长、福州市艺术学校校长徐青说。
眼下,以戏曲为纽带,桂峰村正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通过深挖文化底蕴、创新表达形式,让文化艺术融入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业态中,以更加多元化的姿态展现出来,持续打造古韵十足的特色文旅活动,让古村“活态传承”与“文旅蝶变”同频共振,唱响桂峰文旅发展“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