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福建天益菌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层架上一簇簇绣球菌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着采摘鲜品,打包发往全国一二线城市餐饮市场。
“多亏有食用菌保险,我们去年获得近10万元理赔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经济损失。”天益菌业负责人林智说,公司虽然是工厂化生产,也会因雨水倒灌进厂房或菌包杂菌滋生造成损失,通过对菌包、厂房和生产设备等进行投保,保障了安心生产,去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食用菌是尤溪县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全县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28类,种植规模4.1亿袋,年产值达16.8亿元。其中最多的是黑木耳,全县共有黑木耳种植户2600多户,种植规模7000多万袋。
“食用菌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温度、湿度、通风等情况将直接影响其品质和产量。若遇极端天气或管理不当,易导致菌棒污染、高温烧菌等问题,给农户和企业带来严重损失。”高级农艺师、尤溪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站长彭传尧说。
2021年以来,尤溪认真落实省农业农村厅等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特色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按照特色农业(食用菌)保险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对接保险公司,率先在全省开展黑木耳保险试点工作。同时科学制订《尤溪县2021年特色农业(黑木耳)保险实施方案》,由省级财政给予30%保费补贴,县财政给予20%保费补贴,保险标的、参考保额、保险费率等,均按照省定标准执行,以此提高食用菌产业抗风险能力。
针对农户参保意识不强的状况,县里结合黑木耳菌棒生产供应社会化服务提升,加大对农户和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宣传引导,由菌棒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农户统一缴纳保费,并为服务农户承担一定比例的保费,实现了黑木耳菌棒投保从无到有。
“近几年,菌棒烂棒等情况时有发生,2021年以来,我们合作社每年都参保,有保险兜底和农技人员技术支持,我们发展黑木耳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尤溪县恒源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长凤说,合作社2019年开始规模化种植黑木耳,现有成员50余名,去年黑木耳干品产量约2万公斤,销售额达100多万元。
如今,除了种植黑木耳的合作社,银耳、绣球菌、秀珍菇等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企业也积极参保,特色农业保险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撑起了“保护伞”。2024年,尤溪食用菌保险投保量达7000多万袋(瓶),总保费400多万元。其中,黑木耳投保量从2021年的880多万袋增加至2024年的1100多万袋,去年出现受损菌棒75万袋,农户获得理赔款163万元。
“针对尤溪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种业产销及供需等问题,下一步将积极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探索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保险、产品销售保险等特色险种,有效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助推食用菌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彭传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