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报丨百味尤溪 匠心传承
2025-06-11
作者:罗 姮 肖 丹 文/图
来源:三明日报

尤溪县举办“多彩非遗·魅力尤溪”非遗美食寻味暨美食联赛

尤溪美食特产伴手礼展示区

梅仙吉酥白

清溪肉羹汤

拌台溪粉干

尤溪县非遗美食展示馆(又名熹园小灶)

千年古县尤溪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育地,被誉为闽中明珠。

在朱子文化“饮食有节”的理学思想与八闽大地物产交融的浸润下,尤溪县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饮食哲学,承载着唐宋移民南迁的文明密码与朱子家礼的教化智慧。取自山野、溪涧、田埂间的天然食材,配以煎、炸、闷、炒、煮等烹饪手法,在四时八节、传统民俗赋予的文化内涵中孕育出以大条面、白切鸡、坂面醋猪脚、洋中芋菇和九层粿等为代表的200余道独具地域特性的民间美食。

百种非遗承旧艺,千般巧味续新篇。为守护传统味道,推动特色美食品牌化,尤溪县鼓励县内品牌餐饮企业全力挖掘本土特色美食资源,推动餐饮下沉,向八方食客展示别具一格的尤溪饮食文化。

挖掘舌尖上的“乡愁”,坚守初心

尤溪县非遗美食展示馆(又名熹园小灶)位于尤溪县城区朱子古街核心区,由尤溪企业家郭生庚出资打造,是尤溪县首个集展示本土特色非遗小吃制作技艺、美食品鉴和文化解读于一体的特色美食窗口。

郭生庚打造县非遗美食展示馆的初衷,是想将家乡美食推向全国各地。

2000年初,郭生庚在福州、三明等地从事餐饮业。彼时,店里的菜单上总有几道家乡特色菜。沈城油卷、管前泥鳅粉干、红酒炖鸡爪……熟悉的家乡味不仅吸引了尤溪游子,还引得不少当地食客点赞。

“从事餐饮业多年,我深刻意识到只有家乡味最是吃不腻。因此,开始有意挖掘、搜集承载着文化与情感味蕾记忆的家乡美食。2013年,我成立闽熹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回到尤溪县城区开起了一家主推尤溪当地特色菜的餐馆。经过前期积累,2021年,我又在水东新城开了一家主推尤溪各乡镇特色小吃的餐饮店,起名‘熹小灶’。”郭生庚说。

“当时,为了挖掘整理全县非遗美食,我们频繁到各乡镇拜访地方美食制作者。得知郭生庚有意致力推广尤溪美食,我们便商议一起携手共绘尤溪美食地图。”尤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蒋玉瑞说。

2023年8月,尤溪县举办“多彩非遗·魅力尤溪”非遗美食寻味暨美食联赛,分别在15个乡镇举行彰显当地特色美食的烹饪大赛,吸引了众多民间非遗美食传承人及烹饪爱好者参赛。

“在比赛现场,不少参赛选手展示了许多近乎遗失的当地乡土佳肴,这让我惊喜不已。赛后,在县里的支持、帮助下,我带着厨师团队拜访了多位民间非遗美食传承人,详细了解各道美食的历史渊源、制作食材和烹饪方法等。截至目前,我们共收集整理出170余道本土特色美食名单。”郭生庚说。

2024年1月,在县非遗中心的支持下,郭生庚认为时机已成熟,遂在朱子古街打造尤溪县非遗美食馆。展示馆共3层,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1楼为尤溪美食特产伴手礼展示窗口,2、3楼设餐饮中心,供应取自全县15个乡镇的130余道特色小吃,让食客们一站式品尝多样风味。

百味非遗珍馐,匠心传承

尤溪美食琳琅多彩,但传承实属不易。为此,郭生庚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美食研发团队,潜心钻研本土百余种非遗小吃的制作技艺,并持续依据消费者反馈进行口味创新。

“在现场学习是一回事,自己上手制作又是另一回事。”作为熹园小灶的品牌主理人,陈宏多在整理研发菜单过程中时常感慨。

蕨糍是一道来自八字桥乡的原生态绿色美食,入口爽滑细嫩,泛着一股淡淡的植物清香。其以生长在大山深处的蕨类植物根茎为原材料,经过捣压、洗澄、过滤、晾晒后制成蕨粉,再调入冷水下锅,不停搅动后直至凝固,再趁热捏成团状即可。

为了制作蕨糍,陈宏多和主厨拜访了美食制作者郑联尊,通过现场学习,掌握烹制方法。然而,当他们回到饭店上手制作时却总不得劲,不是韧劲达不到成团标准,就是口感不够滑嫩,始终无法还原传统味道。为此,陈宏多带着团队多次赶往八字桥乡向郑师傅学习。

“见到有人愿意传承蕨糍制作技艺,郑师傅很高兴,每次都手把手教我们把控翻炒力度、水粉比例以及水温差异等。在经过上百次的调整、尝试,用掉了近30公斤原材料后,我们终于制作成了传统的蕨糍口味。”陈宏多说。

清溪肉羹汤来自台溪乡,是当地宴席必不可少的佳肴。其将当地盛产的木薯研磨成粉,与肉丁揉和后拍打成肉饼状,继而将肉饼掰成小块放入沸水中,再佐以小葱、芹菜、豆芽等煮熟即可。煮熟后的肉羹弹性十足,汤鲜味美。

“制作肉羹的关键是得用温水来调和木薯粉与肉丁,然后控制好揉和的力道,否则肉羹会失去韧劲口感……”得知老家的小吃被列入熹园小灶的菜单,员工廖雪莉深感自豪,并将制作方法一一教授给美食研发团队。

西滨冻糕、猪血齑、煎菜头粿、红糟笋……在美食研发团队的努力下,一道道来自不同乡镇的特色小吃被成功复刻,并集合出现在熹园小灶的菜单上。

“受时空、地域等因素影响,尤溪许多风味美食逐渐失传,这太可惜了。因此,我们试图抢救、传承濒临失传的本土美食,努力将尤溪的美食文化发扬光大。”郭生庚说。

一碗人间烟火,四方食事

每逢节假日,熹园小灶便迎来最忙碌的时刻。无论是返乡游子或是到访游客,都会选择来这里吃一碗地道的尤溪美食。

“有60多岁定居北京的顾客,回来探亲时品尝了新阳黑米饭后,激动地要我们到北京开分店;有30多岁的客人看到菜单上的梅仙吉酥白后惊喜不已,感慨已经10多年没再尝过这道菜的味道;有客人尚在路途中就打电话来提前订餐,只为挤出时间一尝家乡味;还有在外工作的年轻人想念家乡的汤川油炸糍粑,特地让家人订了10多份邮寄出去……”在服务食客的过程中,店长郭凤妹常常被大伙在品尝家乡小吃时流露出的思乡之情感动着,“家乡美食最让人牵肠挂肚,我们会尽最大能力满足大家的需求。”

“绝了!米粉一入口,我就恍若回到了儿时跟着妈妈去参加村宴的场景。米粉口感劲道,还带着淡淡的红酒香,跟小时候的味道一模一样!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尝到这个味道了。”端午节,在上海工作的陈宇返乡与朋友相聚熹园小灶,一碗拌台溪粉干让他激动不已。饭后,他还采购了两大袋尤溪美食特产伴手礼,准备分享给同事,“尤溪美食虽然品种丰富,但多数需要二次烹制,不方便外带。而熹园小灶做出了即食伴手礼,填补了这一缺憾。”

自2020年起,郭生庚与陈宏多开始研究尤溪美食特产伴手礼、设计礼盒等。最终,通过创新工艺,相继将台溪粉干、坂面红酒、姜丝和菜咸头等10多种特产制成伴手礼,并在熹园小灶1楼处设置展示柜台,方便食客采购。

“家乡美食是一座桥梁,能在不经意间勾起游子们的思乡情怀。因此,我想打造好吃、有故事、有文化的尤溪美食产业,让食客在一口传统美食中尝到家乡味,唤醒儿时记忆,从而感念家乡,继而反哺家乡。”郭生庚说,眼下,他正在打造集“生产-配送-经营”于一体的孵化中心,发展尤溪小吃产业链,助力家乡美食走向全国。(尤溪记者站 罗 姮 肖 丹 文/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