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大课间跳活力球绳操。
大课间舞龙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6日,笔者走进尤溪县梅仙中学,了解学校的体育创新实践。
创新形式
上午9时40分,下课铃声响起,校园瞬间成为学生运动的海洋——下操场,数百名学生跟随动感的音乐篮球运球、跳绳;上操场,学生们跳起竹竿舞、舞起长龙、打起排球……
几年前,这里的大课间却是另一番情景。“课间操因趣味性不强,很多学生动作软绵无力,根本达不到锻炼效果。”梅仙中学校长詹祥迎介绍。
梅仙中学共有600多名学生,大课间从上午9时40分持续至10时10分,如何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2019年起,学校开始分区域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
梅仙中学副校长、体育教师詹光校介绍,七年级、八年级学生在下操场分时段进行活力球绳操、羽毛球、竹竿舞等运动;在上操场设置排球墙,九年级学生在这里练习田径、排球等中考体育项目,同步开展舞龙、竹竿舞等。其中,活力球绳操融合篮球运球与花样跳绳,既锻炼协调性,又包含中考考点,深受学生的喜爱。
“大课间,班主任、值日教师、体育教师、校保安等全程参与,承担管理职责,守护学生安全。”詹光校说。
杨生年1994年起就在梅仙中学担任体育教师,见证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他说:“从传统的体育教学到如今引入多媒体教学,课程内容愈发多样。”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老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运动安排表。”詹祥迎说,“学校每年都开展校运会,并组织学生参加县运会,把学到的东西展示出来。”
针对“运动达人”或坚持运动并取得进步的学生,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奖励机制,用文具、零食等小礼物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以前夏天集会时,有的学生中暑晕倒,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后,这样的情况几乎没有。”詹祥迎说。
特色课程
“我上山是虎,我下海是龙,我在人间是堂堂的大英雄……”每天下午课后延时服务时段,学校上操场总会响起激昂的《中国龙》乐曲。学生们追逐龙珠舞起长龙,穿龙、跳龙、神龙摆尾等动作行云流水。
梅仙板凳龙是市级非遗项目,每逢春节,镇里家家户户舞龙迎灯,祈福纳祥,热闹非凡。“学校因地制宜,将梅仙传统板凳龙简化为布龙,融入日常体育教学,如今已成为大课间和课后延时服务的‘抢手项目’。”杨生年说。
早在2016年,梅仙中学就设立了舞龙兴趣小组,通过邀请民间舞龙老师授课、校运会展演等方式,让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中传承。2021年,梅仙中学凭借这一特色教学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最初,我举龙头练到手臂发酸,和队友配合也常出错。”经过近1年的团队训练,七年级(3)班的林祥鸿已经从舞龙队的“新手”成长为队长,黝黑的皮肤就是他蜕变成长的见证。如今,他不仅能自如地完成高难度动作,指挥队员默契配合龙珠,还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今年尤溪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他和队员们以精彩的舞龙表演赢得观众掌声。
体育改变人生。学生小冯体重近85公斤,过去在男子1000米体测时,甚至无法跑完全程,通过坚持跳绳和师生伴跑练习,最终成功跑进4分钟完赛。九年级(1)班的陈嘉乐,用3年时间先后掌握跳绳、仰卧起坐、篮球、跑步、排球等多项运动,在今年的体育中考斩获满分,她说:“跑步时的汗水会带走所有压力。”
校外体育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父母周末陪我打球,这让我越来越喜欢运动了。”陈嘉乐还和同学在大课间跳起了竹竿舞,“随着音乐舞动身体,上课的疲劳感一下子消失了,课堂学习也更加高效。”
“希望每一位少年都能以健康的体魄丈量世界的广度,用体育精神直面人生的挑战,在阳光下展现更闪耀的自己。”詹祥迎说。(尤溪记者站 王 琨 陈建荣 通讯员 黄上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