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报丨玉米地里种药材 土地生“金”效益增
2025-07-03
作者:肖 丹 通讯员 兰景赟
来源:三明日报

黄道清查看中药材长势。

7月2日,在尤溪县西滨镇后坪畲族村的玉米地里,一根根饱满结实的玉米棒挺立在秸秆上,顶端的淡绿色玉米须间,蜜蜂正飞绕着采蜜,“嗡嗡嗡”的振翅声此起彼伏。田埂里,黄道清正与工人一起蹲在玉米秆下,忙着清除杂草。

“这阵子雨水较频繁,杂草长得过旺,每天都得安排三四名工人来除草。”“90后”黄道清是这片玉米地的负责人。只见他三下五除二拔除杂草后,位于玉米秆边上的一株株嫩苗便显露了出来,“这是一种中药材,名叫旱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消肿止痛等作用。它适合在半阴半阳的环境中成长,不耐强光直射。因此,我在栽种玉米的间隙套种中药材,这样,玉米可给旱半夏提供荫庇,还可同步完成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节省田间管理费用与人工投入。”

黄道清原是一名上班族,后与他人合作承接工程项目,攒下了一笔钱。2024年,他决定返乡创业。“我出自农村家庭,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地里忙活,也掌握了一些种植技能。我知道当前农村多有土地抛荒现象,因此就想着整合农村的土地资源,尝试在泥土里刨金。”黄道清说,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通过市场调研,黄道清认为当前中药材种植前景可观,他计划通过“农作物+中药材”套种模式实现粮食与药材共融共生,保证每亩土地收益,实现双丰收。而当前,尤溪县尚且没有将粮食作物与中药材套种的案例,他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确定了中药材种植计划后,2024年11月,黄道清到后坪畲族村租用了近100亩的抛荒农田,安排工人翻整抛荒地,并注册了福建省尤溪县桑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2月,他到江西省樟树市参观制药厂,开始学习中药材相关种植技术。今年2月,他再次驱车前往樟树市学习,并与其中一家可提供“优质种子+全程种植指导+保底价回收”服务的制药厂达成了合作意向。

3月,黄道清带着工人相继在100亩地里种上了玉米。4月,待玉米长出苗时,他又尝试在玉米种植间隙相继撒上了板蓝根、旱半夏和紫苏等中药材种子,试种面积近10亩。因村里的土壤、温湿度适宜,且肥水一体化管理得当,目前玉米与中药材皆长势不错。

“普通品种玉米单株只能结1根玉米,而我种的‘夏美甜’品种玉米单株可结2根玉米,就像一对并肩成长的‘双胞胎’,糖度高、糯性佳,风味远超普通玉米,亩产近1000公斤,收益更显著。6月底,这些玉米将陆续上市,为此,我还到福州、厦门等地找经销商敲定收购事宜。9月,中药材也将陆续采收,又是一笔收入。”黄道清算了一笔账,截至目前已投资近20万元,但通过“玉米+中药材”套种,每亩产值达七八千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玉米+中药材”套种模式吸引了周边村民纷纷前来基地围观,梅仙镇村民肖方报也慕名前来取经。“现在,我们在村里种地大多是自给自足,年轻人都不愿留下来。要是能推广粮食作物与中药材套种,让一块地挣两份钱,那年轻人肯定愿意回来种地的。”肖方报说。

见村民们有种植中药材的想法,黄道清便积极向大伙分享套种经验。“等到首批中药材收成后,我将邀请江西樟树制药厂的技术人员来实地考察,规划好下一阶段可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并进行大规模种植。”黄道清说,届时,他将向村民们提供中药材“供种—技术—收购”全流程托管服务,推动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实现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