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报丨公益诉讼守护联合梯田
2025-07-15
作者:肖 丹 通讯员 郑世贤 陈翔云
来源:三明日报

检察官走访查看梯田保护情况。

联合梯田位于尤溪县联合镇,是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五大魅力梯田之一,“发现海西之美”十佳景点之一,2017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眼下,站在联合镇东边村的梯田观景台上,但见稻浪沿山势奔涌,在逶迤青山的映衬下与云影共舞,织就一幅绚烂的大地画卷。

为守护联合梯田,赓续农耕文脉,尤溪县检察院检察官们步履不停,穿梭于阡陌田垄之间,俯身丈量土地脉搏,常态化开展梯田保护“回头看”工作。

精准监督护航生态

2024年8月,在联合镇东边村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检察专项监督时,尤溪县检察院检察官通过无人机等设备发现,有村民在梯田附近使用冲击钻等工具采挖石料,并将石料随意堆放田间地头,影响了梯田整体生态环境,损坏周边耕地资源。

为推动联合梯田治理,尤溪县检察院详细了解并梳理了发现的问题,研判监督方向,初步形成“保护联合梯田,守护农耕文化”的专项监督方案,着重在梯田修复、联动监督、以案促改、法治宣传等方面发力,并于同年9月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

“收到检察建议后,我们第一时间派员制止了村民非法采石的行为,清理堆砌在梯田上的石料。同时,经与检察官商讨将已开采的石料用于修复附近的坍塌机耕路,有效修复了被破坏的耕地资源及生态环境。”联合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在修复受损梯田的同时,尤溪县检察院主动延伸检察监督触角,先后走访调查了位于联合梯田核心保护区的高标准农田、河流沙土、古树名木以及红色遗址等保护情况。针对发现的非法采砂破坏梯田周边河道生态、数棵百年香榧树根部遭施工硬化封填等问题,依法向责任部门制发检察建议,通过持续跟进监督、协同整改落实,推动公益损害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在梯田边非法采石,既破坏风景美感,还影响农耕。如今,梯田总算又恢复了原貌。”“自我有记忆起,这棵香榧树就长在村里,如果哪天枯萎了,那祖祖辈辈的记忆可就断了。”对县检察院推行的系列梯田生态保护举措,东边村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检察+”赓续农耕文脉

联合梯田开耕节、伏虎岩庙会、联合明糖制作技艺相继跻身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南山婆草根膳食烹制技艺更荣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古老技艺闪耀名录之光,该如何精耕细作,织密梯田保护网,让千年农耕智慧根脉永续、生生不息?

对此,尤溪县检察院持续加大法治宣传,加强与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衔接,完善信息交流、案件通报、联席会议等机制,探索实现“检察主导+部门协作+县乡联动”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守护模式,构建梯田文化保护司法屏障。

2024年12月,尤溪县检察院会同尤溪县联合梯田开发保护中心等相关部门协商设置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服务点,推动出台《关于检察公益诉讼助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协作意见》,建立线索移送、信息共享、重大案件会商等10项机制,并将联合梯田开耕节等农耕文化遗产纳入司法保护范围,助力形成联合梯田整体保护格局。

“联合梯田作为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年的农耕记忆,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检察机关将继续充分运用检察公益诉讼的职能优势,聚焦联合梯田生态系统与农耕文化传承的核心保护需求,通过精准监督与协同治理,加强对联合梯田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尤溪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江长擎说。

近年来,通过以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行动为牵引,县检察院聚焦文物古厝、传统村落、农业文化等领域,畅通多向多元协作机制,探索完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工作模式,共办理相关检察公益诉讼案件15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90008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3038号

主管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598-8767156

举报邮箱:yxxwwcn@163.com

地址:尤溪县城关镇紫阳大道3号4幢4层4012-1、4012-2(东方商业广场)

ICP备案:闽ICP备2021002810号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59号